關於我自己

慢熱但很熱血的素食女孩,興趣很廣泛,最愛騎單車、爬山、看書、看展覽及看電影。

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

(讀後感) 博士熱愛的算式 -麥田出版

作者: 小川洋子  譯者: 王蘊潔  責編: 陳嫺若/陳瀅如

從來沒有想過數學可以跟愛如此緊密的結合。

先從數學的部分說起,可能是我之前也很喜歡數學的關係,看到書中很多的算式都讓我眼睛一亮,以前喜歡數學,是因為只要背好公式,就可以解答出一道道看似複雜其實簡單的題目,這點一直讓我很深深著迷,即使很多時候不是很懂公式的由來,只是一股腦的把它們背下來。但是看完此書,藉由博士的數學說明,覺得自己好像又更貼近這些以前就接觸過的公式,忍不住跟著博士一起拿起筆動腦計算。

隨著時間流逝,最後博士能夠記憶的時間也從原本的限制變得越來越短,甚至一去不復返,而後離開了人世,看到最後...其實並不令人感傷,因為幸福、愛(對數學的熱愛/生活中的平凡幸福)和永恆(數學創造出來的真實和永恆)等感覺都還是充斥在書中,在每個讀者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,沖淡了離別的感傷。

記憶無法變成永久的回憶固然令人覺得可惜,但只要能把握每個相同重要的當下並珍惜,記憶的逝去或許是為了讓下一個當下更珍貴,不記得並不代表它沒有發生過(隨著年紀增長...發現自己記憶力也衰退了不少)。 最後套句博士說的話: "永恆的真實是肉眼看不到的, 也不會受到物質, 自然現象和感情的影響"。

 P.S. 歐拉公式( e^{i \pi} + 1 = 0\,)真的是個很奇妙的算式,這麼複雜,最後的結果卻很簡單,果然很迷人。

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

(觀後感) 愛 Love

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真的很奇妙,看似毫無交集,卻可以用愛將彼此連結起來-不只有愛情,更有親情和友情,還有許許多多複雜的情感。

在愛的面前,每個人都相等。愛看似簡單,卻很困難。大家好像都知道愛,卻不是人人都懂,有時候也覺得我不懂。

遇到友情和愛情(小霓、阿凱及宜珈)/親情和愛情(陸平、柔依及小霓)有衝突時如何兩全?

面對愛情與麵包的抉擇時,能不能真能拋下一切(包含自己所熟悉的事物),勇敢的去追求?(柔依及小寬)

如果從來不曾擁有,心是不是比較不會痛? 比較容易遺忘? (小葉及馬克)

其實整部片的故事主軸很簡單,故事發展也沒有特別的出人意料,應該就是要大家從劇中人物的角度中,再次去思考關於愛的議題。

p.s.私心比較喜歡小葉和馬克這一對,撇開小大人"豆豆"一些有趣的童言童語也幫忙加了分外,雖然兩個人的感情模式有點趕鴨子上架,但是看到兩顆受傷的心,可以因為相遇後逐漸療癒彼此,最後又可以成為一顆完整的心,就覺得愛的力量真的很大。

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

無鹵(Halogen Free) v.s. 低鹵 (Low Halogen)

從2008開始,聽到無鹵的定義大多是出自國際組織如IEC、IPC、JPCA等對無鹵素材料的定義(如下)或是一些大廠如APPLE,DELL等自我的要求,本來以為後續的環保發展應該是走向真正的無鹵(不含鹵素/偵測極限值為N.D.,英文不知道該怎麼表示?)或是無鹵無銻(Halogen free / Antimony free)…等,沒想到倒是低鹵先出現了,而且也有不少大廠依此做為規範要求,所以開始變的常見(之前真的比較少聽到低鹵的要求)。

只不過我很好奇的是無鹵(Halogen Free)並非真正不含有鹵素(<900ppm),和低鹵(<1000ppm)的差距也不大,雖然說在塑膠件上的管控範圍有變嚴,但不知道各家供應商該如何因應此項要求(畢竟差異不大),不知道會不會對成本或成分造成很大的影響? 鹵素管控的未來的發展真的很讓人好奇。

無鹵定義:
1.依據IEC 61249-2-21 :2003(國際電工協會): 氯(Cl)<900ppm, 溴(Br)<900ppm, 氯+溴<1500ppm。
2.依據 JPCA-ES01 2003 (日本電子迴路工業協會):  氯(Cl)<900ppm, 溴(Br)<900ppm, 氯+溴<1500ppm。
3.依據 IPC 4101B:2006(美國印刷電路板協會): 氯(Cl)<900ppm, 溴(Br)<900ppm, 氯+溴<1500ppm。

低鹵定義:
依據 IPC/JEDEC J-STD-709(美國印刷電路板協會及固態技術協會)-塑膠件中(除印刷電路板和其基材外),包括印刷電路板上的阻焊層/防焊膜(Solder Mask)的每種均勻材質,其氯(Cl)<1000ppm(來源為CFR,PVC, PVC Congeners)及溴(Br)<1000ppm(來源為BFRs)。

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

減重飲食:技巧大蒐秘

雖然時間不夠,使得講師廖欣儀(營養師)無法完整的解說整個簡報內容,但還是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:

1.了解自己可吃的量 公式如下: 理想BMI值是22,理想體重=身高(公尺)*身高(公尺)*22 (加減10%為範圍,最重也不要超過+10%)

2.簡易攝取熱量計畫法=理想體重*20~25卡。舉例來說理想體重若為50kg, 減重建議攝取的熱量=50*20~50*25=1000~1250大卡。

3.在六大類飲食中,常易分類錯誤的食物(因常分類錯誤,所以容易造成攝取量過高): (1)玉米、山藥、青豆仁、南瓜、皇帝豆、栗子、薏仁、蓮藕等--五穀根莖類(2)毛豆-肉魚豆蛋類(3)花生、培根-油脂類(4)長豆、大番茄-蔬菜(5)小番茄-水果(6)奶類。

4.橄欖油雖是健康的油脂,但若是遇到高溫就會裂解(開始冒油煙),變成不好的油。

5.如果油類在烹煮過程產生油煙,容易轉變成自由基,進而對肺產生不好影響(如講師所舉例的: 如果連油煙網都變得這麼恐怖,人的肺也都會吸入油煙,最好是要預防直接吸入,可以戴口罩降低)。

雖然最後聽完課程後學到很多,但也越聽越害怕,好像很多東西一吃份量及熱量就容易超標,但上過課後比較有清楚的概念了~下次若自己或家人下廚,還是戴一下口罩比較好(大家應該都很不習慣或容易忘記吧~哈)。

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

Cougar v.s. Cradler robber

突然想查這些單字是昨天晚上看CSI時,劇情描述到媽媽和女兒仰慕的年青人發生關係,而兩人被形容是Cougar和Prey的關係-其實就算是"年紀相差很多"的姐弟戀啦~

第一次聽到Cougar這個詞是在某新聞熱線中的介紹,當時只大概注意到西方開始流行姐弟戀,套用Valerie Gibson 的書Cougar: A Guide for Older Women Dating Younger Men的簡介(來源: 博客來外文書籍區)來形容Cougar: Old enough to exude confidence, style, sophistication, and sex appeal — but young at heart enough to still enjoy the excitement of a younger man — the Cougar is a woman who knows what she wants.

從上述這段說明會讓我覺得Cougar應該是很有魅力的女人(先澄清一下: 如果是已有婚姻關係的男女,在外面都不應該再招蜂引蝶),但是從中文來看就會開心不起來,為什麼姐弟戀就必須被形容成美洲獅和獵物的關係? 獵物難逃出美洲獅的手掌心嗎? 在覺得不公平的情況下順便搜尋了老牛吃嫩草的英文,雖然男女都可以當老牛(cradle robber),但大部分指的還是以年長男性居多。不過,年紀相差太大的姐弟戀好像都比較不被看好。

參考來源:
1.《KUSO英文小辭典》He’s a cradle robber. (他老牛吃嫩草。) 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0/new/jul/26/today-education6.htm


2."老牛吃嫩草" 的英文怎說?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teacher-sammy/article?mid=2066



3.《KUSO英語小辭典》She’s a cougar. 他們是姊弟戀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kuso%E8%8B%B1%E8%AA%9E%E5%B0%8F%E8%BE%AD%E5%85%B8-she-cougar-%E4%BB%96%E5%80%91%E6%98%AF%E5%A7%8A%E5%BC%9F%E6%88%80-202758024.html

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

想加強自己的翻譯能力

其實,一直都有想著努力培養自己的其他專長,因為能學習到新東西,常讓我覺得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最快樂。會想加強自己的翻譯能力,是因為不僅在工作上偶而會協助翻譯一些文件,也擔心自己的能力會退化,再加上跟朋友閒聊時,朋友曾對我說為什麼沒有想兼職,去接翻譯的案子來做?

雖然我的上班時間已經佔據了我生活中的大部分,但我因而開始思考這件事的可能性。 接翻譯的案子來做,說來很簡單,但背後需要付出的努力真的很大: 因為在工作上偶而會接觸,其實真的覺得翻譯是很難的一件事(尤其是好的翻譯): 因為不只是簡單的語言轉換而已,還需要翻譯到文化、習慣用語、專有名詞…等,除了中英文的能力都要很好外,大量的資料查詢更是必要的,所以在翻譯中的很多時候都是在查資料,尤其現在網路資訊發達,不僅需要花時間查證,還需要找出正確或適合的資料。

自從開始上綿羊和小工前輩的部落格爬文後(哈~自己稱他們為前輩..),更發現翻譯之路走來並不輕鬆,除了興趣還要有很多努力,所以我打算讓自己從大量閱讀開始,再自己練習一些英譯中的筆譯,讓自己的中英文資料庫數據增加囉~反正我本來就對看書和文字有興趣,就先努力加強自己的能力囉~等到自己有把握一點,再考慮要不要往下一階段前進。

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

不懂的事情無法做得很好

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算是不錯,但最近發現,我是一個如果在處理事件過程中,遇到無法理解的事情/狀況時,若無法得到滿意的解答,就會變得無法全心投入/思考,甚至有時候會開始變得很不耐煩的人,這會嚴重影響工作的心情。

有時候不懂並不代表不了解,可能是理解之後覺得對方的邏輯很奇怪,大腦就產生反抗心理,就有點開始不想配合作業。好像不論在哪都會遇到耶~應該是溝通的雙方邏輯觀念不同,或是認知不同。

舉例來說若有些主管很喜歡邀功,大小事情都喜歡包回來給下屬做,可能認為除了可藉此機會給下屬磨練,也可能是不想得罪其他單位的長官,或是抱著大愛的心態,認為與其大家推來推去不如全部包下讓自己單位完成,可避免爭吵。當我遇到這種情況時,如果確認過後發現在流程上應該是其他單位負責的工作,我會直接跟長官說明這應該是其他相關單位的工作,最後如果提議無效,還是得完成這件事時,心中會充斥著不想做的情緒,因為我不懂,這明明就不該是我們的工作。一旦做了一次,下次其他單位就會繼續丟給你做,真正該負責的單位就不需協助了~那這樣分工的意義不就蕩然無存了!何需分工?

或許有人會覺得我這樣是眼睛太白,長官不喜歡這種會頂嘴的員工,長官要的是能力又好又聽話的人,但我覺得這是自己的責任,有必要先釐清來龍去脈後提出自己的看法,或許不被接受,但至少我有提過,只是若真的遇到這類事情,因為不懂,我真的無法做得很好,只能照本宣科聽命完成。